当前位置
首页 > leyu官网新闻
某东集团给外卖骑手们的公开信这信充满宣战气息堪称一篇檄文
时间: 2025-06-17 04:30:56 |   作者: leyu官网新闻

 

  

  

某东集团给外卖骑手们的公开信这信充满宣战气息堪称一篇檄文

  最近看到某东集团给外卖骑手们的公开信,这信充满宣战气息,堪称一篇檄文。在这篇文章里,某东以义为旗杆,以情为纽带,以礼为底气,以争为锋芒,迅速凝聚了骑手群体的情感共识。文章言辞激烈、情感充沛、立场鲜明,在商业公关领域实属罕见,几乎能称为当代商业战争奇文界的天花板,也由此正式拉开了外卖行业巨头直面竞争的大幕。

  截至目前,某东凭借为骑手提供社保保障或商业医疗,以及为用户更好的提供百亿补贴,强势进军外卖行业,很快便占据了一定市场规模,约占行业5%以上。当天,网上很多人都在热议这场商战的胜负,还高度评价东哥义薄云天。当然,这些讨论作为烘托气氛是没问题的。正好周末有空,就来聊聊这个事件,讲讲和商业逻辑相关的内容。

  从道义层面讲,当下外卖行业商家和骑手确实又苦又累,收入还不高,确实应该给予他们更多回馈,这没毛病。但商业不仅仅有道义,还涉及商业逻辑和经济现状。真实背景更多是因为当前移动互联网用户流量增幅已经见顶,完全进入存量竞争阶段。存量流量的竞争聚焦在高频、刚需的快捷消费上。仔仔细细地观察就会发现,现在连微信、支付宝、美团等主流工具型APP都内置了短视频功能,目的是增加用户留存时长,维护存量流量。

  另外,某团凭借外卖形成的最后一公里派送优势,慢慢的开始做闪购电商,这对主流电子商务平台构成了威胁。于是,某东凭借自有快递资源,自然而然地第一个下场反击,这才是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。

  从每天全国至少几千万的订单量,以及全国近千万外卖骑手的规模来看,说外卖是细分刚需行业毫不为过。不过,换个数据角度,以行业龙头某团骑手的数据为例,当前某团约700万骑手,其中全职的仅10%出头,其余大多是众包模式的兼职骑手。从身份证数据看,超过半数骑手甚至干不满一个月就离职了。

  这表明,从职场角度,外卖行业只是个临时过渡行业,属于职场托底岗位,并非沉淀型标准岗位。这也揭示了两个基本逻辑:

  其一,外卖订单单价低,主要是因为它是临时过渡型岗位,有钱赚就有人跑,单价很难提高;其二,90%都是兼职骑手,对他们来说,

  必须承认,移动互联网改变了民众的生活方式,送餐比堂食更具性价比,这是事实。而且刚才提到,移动互联网已进入存量时代,高质量用户流量越来越贵。商家要想让自己的产品或餐食有更好的曝光和转化率,就得出更高的价格,这是商业原则,没办法。很多商家不想单独增加推广成本,但又希望有更多订单,于是在某团的推广方案中,绝大多数商家选择流量推广效果付费模式,也就是把推广成本分摊到每份订单的抽佣上,这就是网上很多商家抱怨某团抽佣高的原因。

  总之,在这个红海市场,订单规则只能如此,毕竟外卖是流量为王的行业。如果真要优化餐饮行业成本,换个角度看,几乎所有倒闭的餐馆,是由于承担不起房租,而没有一家餐馆仅仅是因为平台提成高就开不下去的。餐饮行业这些年变化巨大,可房东阶层的利益有改变吗?

  在点外卖的人群中,大多数人在乎的是高品质餐食吗?看看某团拼炒饭的均价就知道了,这才是当前外卖消费的主流。外卖行业追求高品质外卖的用户肯定有,但极少,不会超过5%,这就是当下真实的社会经济现状。某东进入外卖行业后,后续能带来多少增量用户,联动其电子商务平台的消费,还未可知。

  某东此次强势进入外卖行业,沿用了互联网行业常用的增量策略——百亿补贴。任何行业补贴都能在短期内激发增量,今年的活鱼行业也是如此。但从长期看,往往容易陷入困境。因为国内互联网行业长期娇宠用户,总是送福利、满减,反复拉低用户心理价位,还滋生了很多羊毛党。这对外卖行业的中长期发展不见得是好事。

  要真正改善外卖行业,唯有涨价。任何行业只有通过价格合理提升,才有发展前途。做个假设,如果外卖单笔订单最低送费不低于10元,将大幅改善整个外卖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的生存空间,同时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解决食品卫生问题。但这样会不会大幅度降低日常订单总量呢?我认为,短期可能会,长期不会。外卖行业要摆脱临时过渡岗位的属性,就得增加行业附加值,只有这样才可以区分用户群体,增加高品质外卖。当然,这需要耐心,也需要管理层的配合与协同。

  本次某东和某团的大战,让我想起几年前的滴滴。当时滴滴被多个部门进驻检查,网络上一片唱衰,说滴滴必死无疑。但我当时就觉得不至于,现在看来确实如此,滴滴依然发展得不错。对于本次某团,我预判它的商业模式依然会长期存在。为什么呢?因为任何行业都不会因为道义情绪和新选手入场就轻易改变,只会因行业附加值或用户质量的变化而迅速改变。